收起

打造“中信联合舰队”实现“四位一体”业务架构

发布时间:2018-01-10 文章来源:承包商会

在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走出去”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信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设)作为中信集团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排头兵,依托集团的品牌实力、综合优势和协同机制,坚持以投资、融资和为业主前期服务为先导取得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打造了“中信联合舰队”的商业模式,探索并形成了工程、金融、资源、实业“四位一体”的业务架构。

协同“走出去”带来新机遇

中国政府一贯积极推动建立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基础上,又发起设立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这些融资平台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都将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信建设在开拓这些国家市场时,为中信集团、各兄弟公司和合作伙伴创造新的协同商机。

一、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寻找商机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贸易协定机制,比如俄白哈关税同盟、东盟自贸协定、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计划、皎漂经济特区-木姐边境口岸经济走廊计划等等。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我们企业的发展嵌入到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同时也让这些国家搭上我国快速发展的便车,享受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中信建设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上述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在中信集团领导、集团职能部门和兄弟公司的关心、帮助和配合下,从与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和产能的合作中寻找商机。中信联合体成功中标的缅甸皎漂经济开发区和港口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二、从沿线国家农业建设中寻找商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虽然物种资源丰富,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产业优势,从2001年开始中国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一大批农业企业“走出去”。由此可以看出,海外农业开发的市场巨大,商机无限。2014年中信建设和中信兴业控股收购了隆平高科,为集团在海外开展农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投资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信建设在安哥拉两个一万公顷示范农场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也为我们在海外农业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中信建设将携手集团所属的农业专业公司,联合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和中国境外农业开发产业联盟等龙头企业,利用在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家的既有市场平台,推动大农业的开发,通过投资拉动,采取PPP等多种合作模式,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等方面发掘新的商机。

三、搭建协同平台提供机制保障

在中信集团业务协同机制下,中信建设已经与集团兄弟公司(如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泰富、中信兴业、中信资源、中信重工等),以及战略客户开展了多项成功合作。在非洲的安哥拉、拉美的委内瑞拉和中东的伊朗,中信建设利用已经建立多年的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为集团相关子公司创造了业务协同机会。

在东南亚,中信建设与集团股东正大集团在泰国轨道交通、缅甸区域开发和农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在非洲、拉美等地区,中信建设与伊藤忠发挥各自在产品、渠道、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广泛的合作。

未来,我们还将以一些大型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为集团股东、集团兄弟公司和战略客户在海外开展协同合作,搭建更灵活、更便捷的平台。

创新协同“走出去”模式

一、创新融资模式

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中信建设积极与亚投行、金砖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中投、信保、口行、开行、中非基金、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信贷机构和投资平台沟通和联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极大地缓解了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融资困难的局面。与此同时,中信建设依托中信集团的综合优势和协同效应,通过与金融类兄弟公司的紧密合作,设立投资基金,开展融资租赁,起到了对传统的银行贷款融资的补充作用。

中信建设正在探讨与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国际共同设立“中信一带一路基金”,专项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为解决白俄罗斯使用中国融资白俄方自筹部分的资金缺口,中信建设正在与白俄财政部探讨共同发起成立“中白产能合作开发基金”, 专门用于我们在白俄项目的建设。中信出资部分,我们将邀请集团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

为解决阿根廷进口中国疏浚设备融资问题,中信建设正在与阿方探讨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向阿提供挖泥船,用于航运河道清理。我们也将考虑与集团金融子公司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

二、创新项目合作模式

中信建设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业务模式,通过与国际财团、咨询机构和多边金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采用BOT、BTO、PPP等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互利合作,我方发挥在资金、技术和大型项目实施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国际机构发挥在国际市场、标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将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运作风险和成本,实现共同发展。

中信建设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以PPP模式参与安哥拉大农业的开发;以联合投资的模式与IFC和淡马锡子公司合作成立非洲住房投资公司,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和管理的专业化;以投资拉动的模式参与英国伦敦ABP亚洲商务港项目总承包;以国际联合体的模式参与缅甸基础设施项目投标等。

对进一步协同“走出去”的思考

一、建立更具操作性协同机制

成功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中信集团在协同文化的培育、鼓励政策的制定、考核机制的建立、利益分配的规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中信建设正积极建议集团继续加大力度研究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业务协同管理办法,使业务协同不但成为一种文化、意识、习惯,更要成为一种驱动力。

二、搭建多种海外业务协同平台

1.搭建信息平台

在业务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方面,中信集团已经将碎片化的业务协同需求信息整合成协同平台,大大提升了信息利用率和协同效率,建议加快推广,扩大影响,并建立有效的信息跟踪、项目落实和绩效考评机制,使每一个协同平台的使用者都能从中受益。

2.搭建市场平台

中信建设在海外一些重点市场已经建立了能够整合各种资源的合作平台,如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朗、哈萨克斯坦和缅甸等,中信集团其他兄弟公司在其他市场同样也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各公司和集团战略伙伴保持定期的、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互通信息,使这些平台真正为业务协同“走出去”发挥作用。

3.搭建融资平台

继续与多边金融组织、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和项目当地国政府保持广泛密切接触,搭建各种金融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为海外投资、海外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4.搭建项目平台

借助中信集团的良好的品牌和雄厚的综合实力,在海外争取大型综合性项目开发的机会,依托项目的实施搭建合作平台,为集团各专业子公司和合作伙伴创造业务协同机会。

5.搭建公益平台

中信集团30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在海外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积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志。中信建设在海外业务发展的同时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如创办中信安哥拉百年职业学校、捐助缅甸乡村公益基金等,受到了当地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酝酿成立南南合作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非盈利机构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公益事业,支持社区发展,提升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是中信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盈利机构,获得类似这种基金的支持目前还有困难。建议中信集团在适当的时机搭建一个非盈利组织平台,依靠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组织来获得更多援助资金,扩大公益援助范围,丰富公益活动内容,为中信集团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搭建舆情平台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中国“走出去”企业实力的不断提升,打破了世界经济格局原有的平衡,一些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的反华言论也在不断扩散,加之少部分中国企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导致了一些国际媒体和项目所在国媒体时常出现不利于中国企业的不实报道。中信集团将更加重视重要国别市场的舆情报道,便于集团及时掌握情况,应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的不实报道和处理突发事件。

  (本文作者系中信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